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_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中文_日韩xxxx无码免费视频_色吊丝人妻互换无码专区

首頁 > 中醫(yī)中藥 > 文章詳情

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如何抓住重點、準確辨治
中國社區(qū)醫(yī)師官網(wǎng) 轉載自:原創(chuàng) 2023年01月17日 17:32 6208 閱讀

中醫(yī)對咳嗽的認識歷史悠久,在咳嗽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(jīng)驗,所創(chuàng)制的有效咳嗽方已難以勝數(shù),僅從歷代收方最多、最具權威性的《中醫(yī)方劑大辭典》(第11分冊)病證索引統(tǒng)計,古今用于治療咳嗽的方劑多達1 585首。一方面說明了古今醫(yī)家在咳嗽的治療上經(jīng)驗豐富,同時也反映出咳嗽病因病機的復雜性與治療方法上的多樣性。

正如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•咳論》所指出的:“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”

金元時期的《河間三六書•咳嗽論》所曰:“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六氣,皆令人咳嗽。”

可見咳嗽病因復雜,有單純的外感或內(nèi)傷,也有外感內(nèi)傷兼夾者;有虛有實,有寒有熱;病位有表有里,涉及各個臟腑經(jīng)絡,且多夾雜為患。

如何提高咳嗽的辨證水平、用準咳嗽方,是中醫(yī)臨床醫(yī)生最關心的。筆者認為,提高咳嗽的辨證水平,有七個重點,以下分別進行介紹。

根據(jù)多年臨床體會,筆者認為,在辨治咳嗽時,一是四診要細,以下七個方面尤應重視;二是重視藥證、方證相應理論,即根據(jù)患者的特殊癥狀,來判斷藥、方的大致范圍,最后再依據(jù)所得出的“證”來確定的對的“方”,才有助于提高咳嗽辨治效果。

重點一:觀察咳聲

咳聲不揚,咳而不暢者,通常表明肺氣不宣,當考慮選用含宣肺止咳作用的麻黃類方,如《傷寒論》的麻黃湯、麻杏石甘湯、小青龍湯,《金匱要略》的射干麻黃湯,《博濟方》的華蓋散,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三拗湯等。

咳而痰聲漉漉,提示痰濕阻滯肺氣,當選含燥濕化痰作用的半夏類方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二陳湯,《景岳全書》金水六君煎、清氣化痰丸,《溫病條辨》的杏蘇散,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的杏蘇二陳丸等。

干咳,聲音嘶啞,提示肺津或肺陰受傷,當選含清肺潤燥藥物的桑葉、阿膠類方,如《溫病條辨》桑菊飲、桑杏湯,《醫(yī)門法律》的清燥救肺湯等,或《小兒藥證直訣》的補肺阿膠散。

重點二:觀察痰的色、質、量

痰無色透明,質清稀、量多者,當選含干姜、細辛、五味子的溫化寒飲類方,如《傷寒論》的小青龍湯、小柴胡湯變方(即小柴胡去人參加干姜、五味子方)、四逆散變方(四逆散加干姜、五味子方),《金匱要略》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湯等。

痰色白而黏、量多,為濕痰征象,當選含蒼術、厚樸等燥濕類藥的半夏類方,如《保命歌括》的不換金正氣散等。

痰色白而質稠、或黃而稠,均為痰熱征象,區(qū)別在于前者熱輕,后者熱重,當選含黃芩、黃連等清熱藥的半夏類方,如《景岳全書》的清氣化痰丸,《羅氏會約醫(yī)鏡》的玄芩二陳湯,《活人方》的清金化痰丸。

痰黏稠而難咳出者,為燥痰征象,當選含瓜蔞、枳實、貝母、麥冬等潤肺化痰藥的咳嗽方,如《萬病回春》瓜蔞枳實湯,《金匱要略》麥門冬湯等。

重點三:問咳的部位

咽癢欲咳(咽炎),病在咽,提示邪在表,病淺,一般可選含散表寒的荊芥、生姜類方,如《三因方》的荊芥湯,《醫(yī)學心悟》止嗽散等。

喉癢欲咳(喉炎),喉中有痰,提示邪在半表半里,可選小柴胡湯變方。

咳在氣管(氣管炎),氣管中有痰,提示病位在里,咳嗽部位越下,病位越深,至胸(支氣管炎、肺炎)則更深。有痰量多者,考慮用燥濕痰的半夏類方;痰少而黏、胸痛者,考慮選用瓜蔞枳實湯等。

治療后咳嗽病位漸上移,提示病轉輕,治療正確;漸下移,則提示病加重,治療選方有問題。另外,病位越淺,治療時間越短,用藥越少,反之則治療時間越長,用藥越多。

重點四:觀察有汗無汗

無汗者,多為寒邪閉肺,當選麻黃類方,或含荊芥、生姜等發(fā)表散寒類的方劑,如止嗽散等。

多汗,汗出惡風者,多為表虛證,當選桂枝類方,如《傷寒論》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等;汗出而燥熱者,多為風熱犯肺或肺經(jīng)伏火的表現(xiàn),當選既能清肺止咳,又有止汗作用的桑葉類方,或桑白皮類方,如《小兒藥證直訣》瀉白散、《衛(wèi)生寶鑒》加減瀉白散等。

重點五:問口中感覺與味覺好惡

口中黏膩,為痰濕征象,當選半夏類方。黏液極多,有難以吐凈感,用半夏類方無效,同時小便偏少,面略浮腫,少汗者,當選麻黃類方,因麻黃為風藥,能發(fā)汗利水,“風勝則燥”,燥可去黏。

口苦,為少陽膽熱上犯征象,宜選柴胡類方,如小柴胡湯變方、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逍遙散,《證治準繩》的柴樸湯等。

口干而渴,多飲者,當選生石膏、知母類方,如《傷寒論》的麻杏石甘湯、《癥因脈治》的石膏知母湯等。

對酸味敏感,即惡酸者,不用含五味子、訶子、烏梅等酸味藥的咳嗽方,兼便溏者,宜選含補脾益氣作用的黨參類方,如《醫(yī)學正傳》六君子湯等。

對辣味敏感,不用含干姜、細辛、麻黃等辛味藥的咳嗽方,兼口干者,當選含沙參、貝母、桑葉、阿膠、麥冬、枇杷葉、蜜等潤燥藥的咳嗽方,如清燥救肺湯、桑杏湯等。

重點六:問大小二便

肺與大腸相表里,肺主通調水道,肺有病常影響大小二便。

咳而尿少、浮腫者,當選含有麻黃、桑白皮、葶藶子、車前子、紫菀、羅布麻、地龍、薏苡仁、芫花、魚腥草等有利尿消腫作用的止咳藥。咳、腫、無汗者,宜選麻黃類方;咳、腫、有熱汗者,宜選桑白皮類方。

小便量多清長、頻,尤其夜尿頻多者,或咳而小便失禁者,當選含五味子、白果等有固澀止遺類藥的咳嗽方。如小柴胡湯變方、《扶壽精方》定喘湯等。

大便干結者,當選含杏仁、蘇子、萊菔子、牛蒡子、全瓜蔞、桃仁、當歸等潤腸通便類藥的咳嗽方。如麻杏石甘湯、杏蘇二陳湯、瓜蔞枳實湯、金水六君煎,及《韓氏醫(yī)通》的三子養(yǎng)親湯等。

筆者曾治療一位5歲女孩,咳嗽2天,不發(fā)熱。因家中有前次咳嗽時所服有效湯劑(小柴胡去參、姜、棗,加干姜、五味子湯)兩劑,遂自煎服,咳嗽不但未愈,反有加重之趨勢,而前來就診。癥見咳而喉間有痰鳴聲,微喘,唇略紅,大便已三日未解,小便正常。舌偏紅,苔薄黃偏干。根據(jù)大便情況,而選用杏蘇二陳湯加黃芩治之。結果二劑咳嗽止,大便暢行。

大便稀溏,或腹瀉者,當選含干姜、五味子、訶子、烏梅等澀腸止瀉類藥的咳嗽方,如小青龍湯、小柴胡湯變方、四逆散變方、苓甘五味姜辛夏湯。

筆者曾治一咳嗽1周的55歲女性患者,前醫(yī)曾用二陳湯加清肺藥治之未效。其咳嗽特征為:咳而胸悶,遇寒加重,微喘,咳白黏痰,量不多,平素大便溏薄, 1~2次/日,小便正常。面色偏白,舌淡紅,苔薄白膩,偏干,脈細不數(shù)。用小柴胡湯變方,三劑咳止。

重點七:觀察舌象

舌不紅而水滑,當選含干姜、細辛、五味子、半夏等溫肺散寒化飲藥的咳嗽方,如小青龍湯、苓甘五味姜辛夏湯、射干麻黃湯等。

舌面有苔而干或苔黃,無論舌色如何多為肺經(jīng)有熱的征象,當選含黃芩、黃連的清熱類方,如清氣化痰丸等;舌大而有齒印,多為痰飲征象,當選有利水作用的麻黃類或桑白皮類方;苔膩為痰濕征象,當選半夏類方等。

說明:以上是咳嗽辨證選方的一些體會,雖細分七點,但在臨床辨證時應當綜合考慮,七方面的征象相互不矛盾,病證越單純,治療相對容易;反之則病證復雜,治療難度高,費調理。

作者

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研究生院    史欣德

微信掃一掃
收藏
相關閱讀
過敏性鼻炎的中醫(yī)辨證與選方
2023年01月26日 14:19
7801 閱讀
家中必備九個食療方,孩子咳嗽不用愁
2023年01月08日 18:28
5147 閱讀
我用大青龍湯的故事
2023年01月01日 17:57
5030 閱讀

評論

請先后發(fā)表評論~